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金属种类多、氨氮高且变化范围大、组成和浓度会随季节性变化等特点。我国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要求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升。
2008年,国家环保部颁布实施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该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为了配合新国标的执行,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3月发布了HJ564—201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于2010年4月1日实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7月发布CJJ150—2010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于2011年1月1日实施。我国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也随着新标准的颁布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标准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一、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也从简单的借鉴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发展到依靠专业的渗滤液处理工艺。从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分析,目前,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化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及二者的组合工艺。
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简单、直接、效果明显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前处理及深度处理过程中。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物化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吹脱法、高级氧化法、离子交换法、膜法等,其中,膜技术是近年来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化处理技术,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处理效率,优化出水水质。常用的膜技术包括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生物法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处理效率高,不会出现化学污泥等造成二次污染。生物处理法具体的工艺形式有厌氧生物处理(UASB、IC、UBF、AF等)和好氧生物处理(氧化沟、A/O、SBR等)。
综合以上处理技术的特点,结合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尤其是高氨氮和难降解的腐殖酸,单一的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出水的达标排放。因此,目前,我国渗滤液处理实际工程中多采用组合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金属种类多、氨氮含量高、变化范围广的特点,且成分和浓度会随季节变化。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2008年,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排放限值。
为应对新国家标准的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hj564-2010技术规范》,2010年3月和2010年4月1日实施了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项目(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cjj150-2010技术 垃圾渗滤液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金属种类多、氨氮含量高、变化范围广的特点,且成分和浓度会随季节变化。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2008年,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排放限值。
为应对新国家标准的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hj564-2010技术规范》,2010年3月和2010年4月1日实施了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项目(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cjj150-2010技术规范》于2010年7月发布,并于2011年1月1日实施。随着新标准的颁布,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也进行了调整,以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1. 垃圾渗滤液工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已经从简单的参考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到依靠专业的渗滤液处理技术。通过对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的分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以及两者的结合。
物理化学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简单、直接、有效,在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渗滤液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吸附、汽提、高级氧化、离子交换、膜法等。其中,膜技术已经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处理效率,优化出水水质。常用的膜技术有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生物法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对化学污泥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生物处理的具体工艺形式包括厌氧生物处理(UASB、IC、UBF、AF等)和好氧生物处理(氧化沟、a / O、SBR等)。
基于上述处理技术的特点,结合垃圾渗滤液的特点,特别是高氨氮和难降解腐殖酸的特点,单一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废水的排放。因此,目前我国渗滤液处理实际工程多采用联合处理工艺。
2.垃圾渗滤液综合处理工艺 根据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具体运行条件和现有工程经验,在工艺设计中应优先考虑耐冲击,适应性强的工艺。目前,存在三种广泛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联合处理工艺。
①预处理+生物处理+高级处理;
②预处理+两级线圈反渗透(DTRO);
③预处理+机械蒸发+深度处理。
预处理+生物处理+高级处理 此过程是推荐的常规过程路线。
1.1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优化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进水质量,并确保污水处理效果。根据目前国内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操作,厌氧处理工艺和混凝沉淀工艺主要用于预处理。
1.2生物处理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有机物和生物反硝化。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的是膜生物反应器“脱硝(a)硝化(o)超滤(UF)”,也就是说,超滤是用来代替传统的二次沉淀池,而膜用于将完全捕集的微生物保留在生物反应器中以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完全分离的年龄,因此,生化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从3〜5 kg / m3增加到10〜15 kg / m3,增加了反应器的体积负荷并减小了反应器的体积。污泥龄的延长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周期的延长,硝化细菌可以保留在反应器中,使氨氮得以充分硝化,通过反硝化过程可以实现生物反硝化。
1.3深度处理 通常,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的COD和总氮含量不能满足标准排放限值的要求。例如,难于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物需要采取先进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废水的质量。董天宝,等。在两个不同单元的组合处理过程中,系统地分析了溶解有机物(DOM)的变化:氧气+ MBR + NF + ro“和”预处理+两阶段反渗透”。结果表明,处理后,大分子删除了酪氨酸样物质,降低了黄腐酸和腐殖酸的复杂性,但是,色氨酸样小分子黄腐酸和腐殖酸主要通过以下nf-ro工艺去除。
目前,常用的高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辊式膜经常用于纳滤和反渗透,在某些项目中也使用卷式反渗透膜。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主要用作高级处理工艺,以去除生物处理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和可溶性盐,以确保废水符合排放标准。在实际工程中,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设计与渗滤液原水的质量有关,这主要取决于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通常,由于渗滤液质量不稳定,因此应同时设计处理系统。灵活使用过滤和反渗透系统(串联,并联等),以实现最终废水质量标准排放。
酸和腐殖酸的复杂性,但是,色氨酸样小分子黄腐酸和腐殖酸主要通过以下nf-ro工艺去除。
目前,常用的高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辊式膜经常用于纳滤和反渗透,在某些项目中也使用卷式反渗透膜。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主要用作高级处理工艺,以去除生物处理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和可溶性盐,以确保废水符合排放标准。在实际工程中,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设计与渗滤液原水的质量有关,这主要取决于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通常,由于渗滤液质量不稳定,因此应同时设计处理系统。灵活使用过滤和反渗透系统(串联,并联等),以实现最终废水质量标准排放。